【火蟻】咬人的入侵紅火蟻威脅不曾停止過,讓如何防治?


入侵紅火蟻 (red imported fire ant, Solenopsis invicta) 是近年來入侵台灣的外來種當中,一度最被關注的一種有害生物;政府與民間都投入相當多的人力、資源與金錢來防治,把入侵紅火蟻壓制在原來的疫區,但是受限於種種因素,一直沒有辦法達到像澳洲那樣99.8%的防治率。

 


(↑圖:入侵紅火蟻各種體型的工蟻,以及乳白色的幼蟲、蛹)

 

不過因為不是全台都分佈的「嚴重」害蟲,所以對大部分人而言,「好厲害紅螞蟻」(台語) 只是個模糊的名詞,在新聞上聽過,沒有實際遇過。

 


(↑圖:本土螞蟻皺家蟻 (上) 以肉眼的方式遠觀會以為是紅火蟻 (下),放到顯微鏡下才發現差異很大,虛驚一場)

 

而螞蟻又是微小的昆蟲,台灣有將近300種的螞蟻,如果光靠「黑螞蟻」、「紅螞蟻」這樣來區分,很難把不同種的螞蟻一概而論。所以很多人看到了紅色的螞蟻,就會很擔心:「是不是新聞上的那個紅火蟻啊?」入侵紅火蟻可依一些特徵與特性,來跟其他的螞蟻分別:

 

1.有隆起而密實的蟻丘、裡面呈現蜂巢狀結構
 

 

入侵紅火蟻在泥土裡面挖掘隧道築巢,會把挖掘出來的土壤往地面上堆,一開始的時候地面上會出現不規則形狀、東一堆西一堆的鬆散低矮土堆,不過因為許多棲息在地下的螞蟻也會造成這些土推,所以此時很容易跟其他的螞蟻搞混;經過一段時間後,土堆變成表面有些鬆散的隆起土丘,最後變得密實、看不到開口,這個過程可能耗時1至3個月,端看氣候以及外界的干擾因素而定。如果把蟻丘破壞,可以看到裡面有密集的空洞,雖然說是蜂巢狀結構,但是不像蜂窩是六角形而且排列整齊。入侵紅火蟻喜歡築巢在日照充足、開闊的土地上,所以像是農地、苗圃、草坪、安全島、人行道這樣被人工整地過的環境都是常見的火蟻蟻丘出現點。 

 

2.攻擊性強、被螫感到劇痛

(圖:破壞蟻丘會有大量的入侵紅火蟻工蟻湧出並開始發動攻擊)

 

入侵紅火蟻的蟻丘方圓半徑1公尺左右已經是牠們的警戒範圍,當有人踏入該區,工蟻便會開始騷動,如果破壞了蟻丘,更會讓火蟻傾巢而出捍衛家園。火蟻爬到裸露的皮膚上時,會先用大顎 (嘴巴) 咬住皮膚,再把腹部末端的螫針刺入,被攻擊的人會覺得被火灼傷那樣疼痛,過了一段時間被螫的地方會紅腫甚至起水泡,有的人則是會對火蟻毒液過敏,嚴重時會導致休克,就像被虎頭蜂螫一樣,不過這樣的案例很少。

 

一般而言,在人類活動地區生活的螞蟻,遇到騷擾會有激烈反抗的種類很少,通常是急忙逃避的較多。綜合以上蟻巢與行為的特徵,就不難分辨入侵紅火蟻。

 

熱帶火蟻 (Solenopsis germinata) 等本地種火蟻

不少人聽到「會咬人的紅螞蟻」時想:「咬人很痛的紅螞蟻不是很久以前就有了?怎麼現在才在炒新聞,還要花大錢撲殺?」實際上,大約50年前,駐台的美軍意外讓一種也是火家蟻屬的螞蟻入侵到台灣,並且變成歸化的物種,現在廣泛分佈在台灣的中、南、東部,這就是「熱帶火蟻」。熱帶火蟻為什麼沒在台灣北部廣泛分佈,向來都只有零星個案,根據昆蟲學家的推測應該是中南部的年均溫較穩定,對於低溫耐受程度較低的熱帶火蟻而言比較適合生存;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入侵紅火蟻在北部缺乏強而有力的競爭物種,使得入侵紅火蟻逐漸坐大到讓人受不了才被公諸於世。

 

熱帶火蟻攻擊性略低於入侵紅火蟻,但也不容忽視,被螫會引起腫痛 (曾遭入侵紅火蟻與熱帶火蟻兩者都螫過的人表示,熱帶火蟻感覺更痛) 同樣也是住在地底下,跟入侵紅火蟻生態習性相似。不過熱帶火蟻不會堆起隆起而密實的蟻丘,蟻丘內部的孔洞大小不一,不像入侵紅火蟻大小平均。另外熱帶火蟻的大型工蟻頭部跟身體的比例相較之下較為膨大,不似入侵紅火蟻那樣平均。如果能把兩者的工蟻放在一起做比較,也會發現熱帶火蟻的體色偏向橘紅色,較淺;而入侵紅火蟻偏向暗紅色,體色較深。至於常見的文宣資料羅列工蟻頭楯的突起與觸角等辨認特徵,這樣的方法對有顯微鏡的機關或研究單位可行,但對一般民眾而言非常困難,所以能夠以大型工蟻頭部比例與蟻巢型態做快速辨認是比較簡易的方法。熱帶火蟻與入侵紅火蟻的外觀差異,可參考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網頁的照片。

 

除此之外,台灣還有兩種本土的火蟻:獵食火蟻 (S. indagatrix) 與知本火蟻 (S.tipuna) 兩種,要不是入侵紅火蟻受重視的緣故,可能永遠只會出現在台灣生物名錄資料庫的清單當中。實際上,這兩種火蟻體型小,族群也不大,分佈範圍更是侷限,對人類的危害性遠小於前述兩種火蟻以及一些常見的家屋螞蟻,所以不需過於在意。台東也曾有果農遇過火蟻的困擾,不過應該是熱帶火蟻而非這兩種小型火蟻了。

 

入侵種螞蟻的威脅不曾停止

 

或許有人認為不過是小小螞蟻而已,既不會傳染疾病,被咬到除了很痛很癢也沒怎樣,甚至還會捕捉田裡面的害蟲,需要那麼緊張嗎?但實際上許多的歷史案例告訴我們,即使是很不起眼的生物到了沒有天敵,生存條件又好的地方的時候,就會大肆氾濫,最後變成生態浩劫,例如澳洲就是歷經數次慘痛教訓而非常小心的國家。

他們非常重視澳洲大陸生態系的獨特性與脆弱,當入侵紅火蟻一現蹤便以傾國之力予以防治,雖澳洲的入侵紅火蟻近乎全滅但仍然不敢鬆懈;幅員廣大的美國因為太晚開始防治火蟻,被逼得只能選擇與火蟻共存,除此之外他們還有黑入侵火蟻、小火蟻這些有害的螞蟻危害。

台灣雖然沒有發現其他來自國外惡名昭彰的螞蟻,但也已經飽受許多入侵種的危害,雖然入侵紅火蟻只是長長的入侵種名單中的一項,但仍然對於其廣泛分佈之桃園、新北市與新竹縣的部分地區民眾帶來非常多的困擾,所以防治上仍然有賴政府與大眾的注意與守法,才能減少這些有害物種從海外入侵或是從台灣再擴散出去的機會。

火蟻/紅火蟻防治用藥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